企業要實現綠色發展,其根本要旨是做到與社會自然環境和諧相處,必須追逐高目標的戰略定位,對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產業“過濾”與綠色“覆蓋”。
具體來說,要重點管控好以下3個環節。
一是前端設防。企業生產使用的原輔材料、能源等,品質有著高低之分。企業遴選的這些生產要素品質越高,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越少,便更有利于從源頭上組織清潔生產。例如,企業使用的熱能以天然氣取代煤炭,減排效果即可明顯提升。
因此,企業要抱著對社會自然環境的高度責任心,盡量選取使用優質的生產資料。當然,這種綠色追求,可能要讓企業在采購成本上付出稍多,在生產成本核算上略顯吃虧。譬如,同樣是氮肥生產,原料煤的優劣不僅直接決定著原料利用率的高低,也決定著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水平。
二是過程控制。眾所周知,化工生產具有連續性強的特點,同時上下道工序銜接緊密,這就要求生產全過程具備完整的協調性。否則,一個紊亂的生產系統是無法實現正常運轉的,這其中勢必還隱藏著諸多事故隱患。如果企業連正常生產都難以保障,綠色發展更是無從談起。
為了實現全過程有效控制,企業必須以科技進步為指引,積極采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裝備。從實質內涵看,衡量化工生產效率,最突出體現在原材料的收率、轉化率等指標上。提高“雙率”既意味著等量物料提高了投入產出比,也意味著減少了相應排放,減排貢獻了社會自然環境,也促進了企業綠色發展。
三是末端治理。從行業的物料轉化特性來看,化工生產伴生廢水、廢氣、廢渣是不可避免的。然而,對于一個崇尚綠色發展的企業來說,積極利用和治理“三廢”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,循跡環保約束不斷趨嚴趨緊的大勢,環保自覺是企業能夠順利融入社會自然環境的先決條件。
總之,企業的環保態度,決定著自己的生死存亡。只有建立健全的環保制度,并在保證環保設施正常運轉的前提下,做到與時俱進,不斷進行更新升級,才能為企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