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雙碳”目標背景下,光伏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。而隨著光伏裝機成本的持續下降,光伏裝機量也在今年迎來了快速增長,由此帶來了多晶硅材料的價格暴漲。
據不完全統計,多晶硅材料年內的價格漲幅已超過200%,硅料企業普遍處于負庫存狀態,供需失衡局面仍在持續,一場圍繞著硅料資源爭奪展開的“戰役”已悄然打響。
面對上游硅料的持續價格上漲,光伏組件企業紛紛提前鎖定大額采購合同。9月9日晚間,晶科能源(688223)公告稱,公司及子公司與通威股份(600438)下屬子公司就原生多晶硅購銷達成協議,簽訂《多晶硅購銷框架協議》。公司及相關子公司將于2022年9月至2026年12月期間向通威股份下屬子公司采購多晶硅料約38.28萬噸,預估合同總額約1033.56億元,實際采購價格采取月度議價方式。
兩周前,即8月26日,晶科能源也曾公告過一筆重大采購事項。2023年-2030年,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將向新特能源采購33.6萬噸原生多晶硅,預計采購金額達1020.77億元。
在不足一月時間,晶科能源耗資超2千億鎖定多晶硅材料,足見硅料的緊俏程度。晶科能源在2022年半年報中提到,公司的利潤水平受硅料等原輔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,若上游原材料價格出現急劇波動且公司未能有效做好庫存管理,則可能導致公司存貨跌價或生產成本大幅波動,擠壓公司盈利空間。
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引企業爭相鎖單
今年以來,隨著我國“雙碳”戰略推進的不斷深入、全球疫情影響趨緩帶來的能源需求反彈,以及歐洲地緣政治局勢對能源供需產生的擾動,國際能源價格呈現明顯上漲趨勢。在此背景下,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和靈活性更加凸顯,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。
光伏行業的升溫,直接帶動了硅料價格的上漲。今年以來,硅料的價格已創下10年新高。9月8日,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告示稱,為避免其發布的多晶硅價格被過度解讀、造成誤解,決定自本周起,暫停該采集價格的發布。
而在宣布暫停之前,多晶硅價格已經在今年年內連續29周上漲,且沒有明顯回調跡象,價格已創下10年新高。其中,多晶硅龍頭企業——通威股份在9月5日宣布了年內第10次漲價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多家光伏組件企業紛紛提前鎖定大額采購合同。這當中,晶科能源的動作最為突出,先后在1月內敲定兩筆大額采購合同,合計采購超70噸原生多晶硅,總耗資超2千億元。
對于向通威股份等公司進行大額采購帶來的影響,晶科能源公告稱,此舉符合公司未來經營需要,通過鎖量不鎖價、按月議價、分批采購的長單方式,有利于保障公司多晶硅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應,不會對公司當期業績的獨立性造成影響。
此外,在今年3月,隆基綠能也與通威股份簽訂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,計劃未來兩年采購20.36萬噸多晶硅產品,合同金額高達442億元。
東證期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,目前,多晶硅供需雙雙承壓但力度有限,此前四川地區的限電造成的供需矛盾并不明顯,結合目前多晶硅價格已漲至高位,市場中散單報價漲幅有限,因此短期內多晶硅價格以平穩運行為主,但仍存在情緒面持續發酵下小幅漲價的可能性。
晶科能源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
日前,晶科能源剛剛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。上半年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4.07億元,同比增長112.44%;凈利潤9.05億元,同比增長60.14%;扣非凈利潤8.03億元,同比增長299.2%。
晶科能源表示,上半年,全球市場需求旺盛,公司發揮全球化布局、本土化經營的戰略優勢,光伏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;另外,本期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,從而導致扣非凈利潤大幅增加。
據悉,報告期內,晶科能源共向全球發送了18.92GW光伏產品,同比增長79%,其中組件約18.21GW,規模處于全球領先水平。綜合頭部組件企業的上半年業績公告,晶科能源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。
此外,在半年報中,晶科還就接下來兩個季度的出貨情況給出指引。其中,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組件出貨預期為9-10GW;全年來看,晶科能源表示,公司有較強信心完成35-40GW的組件出貨目標。公司表示,將繼續向著10GW的N型產品出貨目標穩步邁進。
中銀證券分析稱,隨著晶科能源一體化產能的持續擴張。預計到2022年年底,公司在單晶硅片、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將達60GW、55GW、65GW。全年公司維持35-40GW 的組件出貨目標。